Search


【思考】
原本今天想發一篇年度總集篇類型的文章,順便做為2017年的回顧,但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思考】
原本今天想發一篇年度總集篇類型的文章,順便做為2017年的回顧,但是臨時發生了一件我必須好好談談的事情,所以才有此篇文的誕生。以下所有想法都是我個人言論及想法,若有相左意見歡迎提出。

12/23號,國家地理雜誌的專頁轉貼了暑假時,由羅晟文攝影師與挺挺動物應援團所發佈的「白熊計畫」相關影片及文章(https://goo.gl/buAEV4)。當時我就有做出相關的評論(https://goo.gl/gVzXWr),也跟挺挺的負責人有過一些討論,明白他們的用意並非在於批判動物園,而是希望引發大眾思考自己對於動物「喜歡的意義」,很顯然,活動獲得了廣大迴響,許多人開始思考相關的議題,但讓我非常非常遺憾的是,民眾往往缺乏足夠的背景資料來輔助思考,導致這次國家地理雜誌影片的下方留言,超過九成都是對動物園的謾罵,跳出來為動物園平反的人,也遭到其他人群攻砲轟說是理盲……

文字部分導言的「這支影片並沒有跳針……這些北極熊 正展現出典型的 「刻板行為」……」,遭到民眾過度延伸,因為對於刻板行為的不了解,使得他們僅從文字感覺到負面的意涵,憂鬱症、強迫症、精神分裂等情感投射的言論層出不窮,但這些觀點卻都缺乏科學的佐證。民眾可能會感覺,這樣的言論有過動保團體或教授學者的背書,但實際上,那些教授與動保團體有幾個是真正生物相關背景出身的?他們懂得如何科學的評估動物狀況嗎?還是僅僅憑藉自己的情感或者人文思想觀點就做出判斷?跟他們持反對意見就該被攻訐嗎?
(關於刻板行為,歡迎參見:https://goo.gl/eYPFUE)

以動物福利來說,大家所熟悉的「五大自由(five freedoms)」其實早已不合用於圈養野生動物,因為它僅是確保了最基本的底限,缺乏主動的追求更高層級,澳洲動物園水族館協會先前就提出過改以「五個面向(five domains)」來進行評估,提供更為科學且適用的方法。並不是多數人或者所謂「廣大鄉民」認為的正確就是真的正確。

舉民眾最常說的動物吃不飽為例,受到卡通與童話影響,在許多人的眼中,動物就應該是圓滾滾肉嘟嘟的模樣,身形苗條的動物在他們眼裡就是營養不良、皮包骨,但實際上在野外這樣更具有競爭力也更健康,再者,吃不飽不等於餓,保持動物對用餐的渴望與積極性也是非常重要的,假如換做動物每天吃飽飽失去追求,成天睡覺,相信民眾又有不同的話要抱怨。

儘管說過很多次,還是必須再次提醒,假如動物園真的如此不堪,為何許多有作為的保育團體旗下都設置了動物園?未何不見生物學界的大佬跳出來希望大家遠離動物園?難道是因為他們真的比鄉民跟部分動保團體還要無知嗎?還是他們的專業知識背景足以幫助他們進行深度思考,理解現狀?生活在高度發展社會的我們應該要具備足夠的理性去客觀看待問題,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討論,有理有據才能使人信服,不是哪天什麼某某某說了什麼,然後因為他好像是教授我們就必須深信不疑。
(延伸閱讀: https://goo.gl/bHZJaF)

今天,我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大學生,嘮嘮叨叨的打了一大堆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正眼看,但我很清楚,我的言論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也禁得起檢驗,我不會逃也不會躲,有任何意見歡迎私訊。

p.s.早前我在影片下方留言,若想對於此議題深入討論,可以前往本專頁私訊,期望進行理性討論理解雙方立場,但幾個小時過後的現在,我的留言幾乎被刪除殆盡(目前看來是被FB過濾掉,只有手機看得到),我不清楚這是否違反了他們的規則,但如果在你放了一段影片開頭卻不做任何後續引導的情況下,有人主動提供可以進行後續資料與延伸討論之場所卻被悉數「和諧」,那發文的真實用意我看可能也就不辯自明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動物園為何存在 讓我們一同走近看個清楚
View all posts